2022对防水企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,2023防水人将乘势而上,再创辉煌!
专心 专注 专业
很多曾经的大牌走着走着就不见了,很大原因也是走着走着就不专心、专注、专业了。在很多人看来,做一瓶水太简单了。但在农夫山泉董事长钟??看来,他们卖的不是水,而是对水的专业研究,所以直到今天,农夫山泉还是水的学生,还在认真研究水。所以,掌握核心,赢得主动,需要专心、专注、专业,成为专家。
品质是基础 但品牌不是品质
品质是基础,但品质不只是质量的参数和指标,否则,海尔也不会成为白色家电世界第一品牌。持续的品牌文化情感共鸣,也是人们爱上海尔的原因。
乔布斯说,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,是因为苹果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。要成为离用户最近的品牌,不仅要拉近物理距离,心也要更近。人们对美的追求,对愉悦的追求、对自我意义的追求,这些更深层的才是更需要关注的长期赛道。
长跑 长跑 长跑
2022年6月,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,超越通用、大众,成为中国第一、全球第三大市值汽车企业;2022年前10个月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39万辆,全球第一……专心、专注乘以时间才是专业,足够专业才谈得上掌握核心。在掌握产业核心赢得发展主动权这件事上,长跑从来不是一个选项,而是没有其他选择:唯有长期积累,才有可能成功。
找到自己的支点与飞轮
阿基米德说,给他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。飞轮效应强调,面对一个巨轮,一开始要用很大力气去转动,但每一圈力气都不会白费,一旦跨过临界点,飞轮就会越转越快。大竞争时代,创造差异化价值与优势就是企业掌握核心的支点与飞轮。为了这个点,你可以颠覆性创新,也可以改良式创新,但总而言之——要更不同、更好以及更被需要一点。
锚准支点 持续转动飞轮
比亚迪用几十年攻电池技术、电控技术并登峰造极;福耀用几十年把玻璃做世界极致;华为用几十年登上世界通讯技术的珠穆朗玛……长期主义不只是做得长活得长,而是对准自己的支点和飞轮持续冲锋:让每一天都在过去的优势点上前进,并将自己的优势点越拉越高。
不赚快钱
不赚快钱,不追风口,甚至不求快,主动慢一点,是成就卓越者的共同点。慢下来,是为了做得更好;做到更好,往往也回报更大。做产品,速度靠后,品质第一。做企业,也一样。一位海外华人大企业家曾告诫:成功要从容不迫。真正基业长青并不断引领改变的企业,往往都是从容不迫的成功者。如果一个行业需要争分夺秒、披星戴月、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,这个行业肯定是不可为的。
利他 多赢
没有共赢是不可持续的。企业自己不盈利,最终也会伤害消费者利益。老是挣不着钱,拍着胸脯说服务很好,如果我是消费者,我肯定会想,你再服务两年,没钱了,还能继续服务好吗?今天的世界,是分工合作的世界。无论传统产业,还是核心高科技,大家都是聪明人,都会将心比心,保证伙伴的利益,也就是保证自己的利益。
突破高端 方可长远
高端不突破,中低端也是守不住的。包括比亚迪,这几年越来越被看好,很大一个原因也是,它在高端市场的突破。高端不一定就是高价,而是领先的能力,是产品服务的高水准,是获得主流消费人群的信任与选择。某种程度说,只有走向并站稳高端,才算是掌握核心与主动。
夯实底座与基础
对企业来说,人才、组织、管理、技术,伙伴关系,乃至资本的应用等等综合实力都要过得硬。综合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底座,这个底座够厚够扎实,支点与飞轮才更强。包括高端市场的突破,也一定是底座之上的厚积薄发。所以,把某件事做到极致的前提,是要做好基本功,做好每一件事。一旦这个底座扎实,并让飞轮转起来,将爆发出超人的力量。
大道至简 把简单做出力量
管理得好的工厂,总是单调乏味,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。”美团创始人王兴曾有一个总结:从商业历史来看,绝大多数公司的失败不在于没掌握高难度动作,而是基本功出了问题。任正非则说得更简单:把自己的豆腐磨好。对企业来说,最简单的成功之道,莫过于回归用户,打造伟大产品,赢得用户的信赖与选择。